【誰是大嘥】環保署月租13萬天后千呎地舖做回收 推算每月收650萬支飲品膠樽先夠交租
發布時間: 2020/11/06 00:00
最後更新: 2020/11/06 16:20
為推動市民回收,政府再出招,據了解環保署在香港至少兩個試點,開設「回收便利點」,全天候接收紙、罐、膠等8類可回收物,以簡約型格裝修招徠。其中一個試點,在天后電氣道面積約1,000呎地舖,數日前開業,由政府付租,環保署稱月租上限達13萬元。倘現時廢膠每公斤回收價約1元,意味每月要接收650萬個飲品膠樽,才夠交租。
「綠在天后」舖頭招牌僅一個綠色數字「6」,舖面外型似電訊商店。店面設計簡約,入面僅擺放約10個回收桶、詢問櫃位及座椅;舖內又利用一大塊落地玻璃,分間小型工作室,內附圓枱、小櫈,由非牟利機構「121C回收社」營運。
由於舖位距離港鐵天后站出口,僅1分鐘路程,屬鬧市地段,環保署稱舖位面積約1,000呎,月租上限13萬元。
按比例推算,一個飲品膠樽淨重約20克,約50個膠樽才湊夠1公斤。按現時每公斤廢膠回收價約1元,估算每月要回收650萬個膠樽,才夠支付舖租。據悉店內水、電及其他雜費,也由政府支付;政府會按合約安排,向營運機構付款,合約期28個月,合約價值1,183.2萬元。
即睇月租13萬,面積千呎「回收便利點」:
地舖內有職員當值,指現時是試業階段,市民於朝9晚7開放期間,可自攜8類回收物,包括廢紙、金屬、塑膠、玻璃樽、充電池、慳電膽、四電一腦和小型電器,放到指定回收桶。至於小型工作室,日後作其他用途。
「121C回收社」主席陳捷貴接受TOPick訪問,指地舖需承租兩年,月租逾10萬元,全數由政府出資。他稱開設該舖位的策略,旨在加強宣傳,提高市民回收意識,打造成「24小時回收便利店」。
陳解釋試業期間,市民於開放時間以外,可將回收物置於店外,職員會按時收集。倘日後營運順暢後,舖位或全日開放,供市民自助回收;而工作室日後或作展覽及研討會等用途。
環團:形象升級 但質疑作用有限
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認為,政府欲擺脫「街角廢物回收」固有形象,把回收活動升級,鼓勵市民參與。但他質疑付高昂租金的背後,有何用意和目的,「似是示範單位,但極其量僅服務附近一、兩條街,未必做到社區回收效果,作用有限。」他認為要利用「回收便利點」作核心試點,再於社區其他地方建立回收網絡,才有機會增加回收物數量。
環保署發言人稱,今年起以合約形式,委聘合資格NGO營運社區回收設施,包括「綠在天后」,10月底率先試運。發言人強調按營運合約,有向「121C回收社」訂立回收量目標及其它服務要求,涵蓋延長回收服務時間、增設夜間自助回收服務,以及舉辦環保教育活動等。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bit.ly/2JdOaiS
訂閱TOPick Telegram,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:bit.ly/3bebLM2
記者:吳卓峰